當SCRIPT關閉時,您可藉由Tab配合Enter按鍵,選擇字型大小項目,至於字級大小選擇,
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+ V → X → (G)最大(L)較大(M)中(S)較小(A)小,來選擇適合您的
文字大小,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+ (+)放大 (-)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。

關於時兆文化 About Us
最新消息 News
出版訊息 Publication
影音專區 Video Area
台灣教會與相關機構 Church & Organization
留言討論區 Message
連絡我們 Contact Us

時兆美學網站
時兆月刊電子報
刷卡單下載Credit Card
書籍
探索希伯來書
推薦
 
探索希伯來書
作者: 喬治‧賴特
原文書名: Exploring Hebrews
譯者: 周翠珊
出版日期: 2009/8/31
語言: 中文
ISBN: 978-86-84921-5-8
裝訂: 平裝
定價: NT$280
特價:

    內容簡介
希伯來書解釋耶穌在升天之後為信徒一直在進行的工作,以及這些工作為何在當今世代仍然具有意義,其中有關信靠神和祂應許,是鼓舞人心的信息,這信息一直激勵千萬信徒堅守他們的信仰。在這本簡明的靈修注釋中,作者循序漸進地引領讀者,進深了解聖經的其中一本意義最重大的書。

作者先討論經文的原意,然後再指出經文如何適用於現代生活。讀者不僅得以明瞭希伯來書的主題和風格,更能看到一位使人坦然無懼的神。

喬治‧賴特宣稱:「我的生命因為研讀希伯來書而改變,這本書也同樣會改變你。」


    作者介紹
喬治‧賴特(George R. Knight)
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安得烈大學(Seventh-Day Adventist Andrew University)神學院教會歷史教授.。自2006年退休後,致力於書寫聖經探索叢書。著作等身,包括:《羅馬書之旅》、《探索希伯來書》、《探索馬可福音書》和《探索加拉太書與以弗所書》(中文版已由時兆文化出版),以及Exploring Ecclesiastes and Song of Solomon(探索傳道書與雅歌)、Exploring the Letters of John and Jude(探索約翰書信與猶大書)等。

    網友推薦
~請接續上篇推薦內容~
非護教式釋經風格
如果希伯來書第7至10章,關於聖所的崇祀和基督大祭司的身分,曾經是讀者對希伯來書卻步的原因,那麼賴特對這數章經文的解釋,將會有助你輕輕鬆鬆地明白這些經文的意思。有趣的是,作者未有提及聖所與他所屬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,關於1844年基督以大祭司的身分,進入至聖所展開查案審判工作的獨特信仰,而是把經文的解釋建基於舊約歷史、神學、猶太文化和猶太宗教之上,這一點體現了作者的解經風格:不追求學術取勝,謹慎分別護教與解經之異,尋求從經文中找到堅持信仰的理由。

這種風格也反映在他對希伯來書第4章關於「安息」的解釋。這裡原本是作者一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獨特信仰的最好機會,但在這章中,讀者不會讀到宣揚守第七日為安息聖日的衛道訓言,而是「安息」、「安息日」與「耶穌」的關係。作者的結論是:「耶穌不僅比先知和天使尊貴,比摩西和約書亞尊貴,這是因為祂將引領祂的子民進入更美的安息。迦南的安息只能算是影子安息,藉以反映神給祂子民所預備的真安息。」「天國就像安息日的安息,這一點觸及希伯來書第一讀者的心靈深處。對他們而言,安息日就是預嚐彌賽亞時代的滋味。」把安息日與耶穌的彌賽亞身分和工作相連繫,再一次顯示作者以「基督為中心」的釋經視角。

總括而言,《探索希伯來書》是以「回到經文文本」為寫作中心的作品,作者以耶穌基督為釋經重心,一切對經文的解釋不離開基督在世的使命和身分,並且旁徵博引多位福音派新約大師的觀點,閱讀此書除了有助讀者重溫聖經的基礎信仰和基本基督教教義(彌賽亞的使命、拯救論、基督神人二性論、贖罪論、救恩論)之外,也讓我們涉獵到他會的釋經觀點。
我讀《探索希伯來書》

周翠珊(本書譯者,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博士研究生)

曾聽一位已屆七十高齡的教友說,他已經第六次把全本聖經從頭到尾讀了一遍,但還是感到《希伯來書》是最困難的新約書卷之一。原因相信與這卷經文記載了許多與希伯來文化相關的元素有關。能夠以淺白的文字,把這卷新約經文放在舊約背景和新約希臘羅馬文化中進行解讀,說明它對第一群讀者的意義,又同時以「耶穌基督為中心」(Christ-centric)的釋經視角,闡明經文對本世代信徒的適切性,這一切都是優良靈修釋經著作的基本要素,而賴特的《探索希伯來書》基本上都做到了。

「基督中心」釋經視角
希伯來書的文本中並沒有明顯提及收信人的背景,賴特說「最先閱讀希伯來書的基督徒……經常遭到公開侮辱,有時他們的房產被社會上的其他人侵佔,有些讀者則被關進監牢。他們受到社會排擠,也許他們覺得自我形象十分低,結果自然就想隨波逐流,任由世界同化,想從基督徒的停泊處流走(來2:1)。」作者假定了收信人是一群已經信主的信徒,他們長久等待基督再來,卻遲遲未見主的應許實現,在屢遭迫逼的困局裡,他們開始對教會感到灰心,個人的靈命軟弱無力。賴特所追問的問題是:在一個慌慌不定的世代,繼續相信耶穌還有甚麼意義?耶穌到底有甚麼能保證我們在世上有平安?當現實生活與神的應許看似互相衝突時,我們盼望的根據在哪裡?他於是從希伯來書中尋找答案。

作者對經文的解釋把我們的目光轉向耶穌的身分和工作:耶穌是神,是大祭司,是救恩的元帥,是道成肉身的人子,祂戰勝了魔鬼,是比摩西更大的拯救者,祂釋放怕死的奴僕,與人認同,祂是神的後嗣。耶穌的身分和工作是全書論述的主旨,因為耶穌的身分,所以人無所畏懼(即使是面對死亡的時候)。這樣,作者是透過闡釋希伯來書對耶穌的身分和工作,來回答第一代讀者──同時也是當代的讀者──所追問的人生問題。希伯來書4章14至16節是賴特的基本論點:「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,就是神的兒子耶穌,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。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。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,與我們一樣,只是他沒有犯罪。所以,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,為要得憐恤,蒙恩惠,作隨時的幫助。」這是一節貫穿全書要旨的關鍵經文。
~請接下篇推薦內容~
~請接續上篇推薦內容~
盼望的確據
作者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論述,是以6章19節為據:我們有一個「如同靈魂的錨,又堅固又牢靠」。當我們「越發鄭重」所聽見的道理(2:1),人生就不會像失去方向的船兒那樣,漂蕩於茫茫大海之中。神的道化解一切虛無。希伯來書肯定我們是能夠在世度過有盼望的人生的,這盼望並不是空言,因為歷代的信心偉人已經選擇了這條盼望的人生路,往那由神所建造、有根有基的城去,就是天家(來11:13-16)。賴特提醒我們,今天我們在世的身分是客旅,我們跟從基督所走的路,是一條眼目不能見的天路,聖經所應許的榮耀和盼望,跟俗世的榮華富貴相比,都是肉眼所不能見的。但基督已經道成了肉身──人眼睛所不能看見的神,取了人眼睛能看得見的肉身,來到世界,為人死在十字架上,只一次獻上了贖罪祭(10:10)。神所應許的榮耀和盼望,已經落實在基督事件(降生、作工、受死、復活)之中,耶穌所成就的救恩計畫──藉著基督的死亡與復活拯救人類──是神救贖計畫的高潮,若基督不死在十架上,人類的救恩就無望了。這救恩計畫讓盼望成為可能。榮耀與盼望雖是眼未曾見到的,卻是實實在在的,因為有耶穌的受死和復活為證據。

    相關書籍
探索馬可福音
探索加拉太書與以弗所書

    瀏覽記錄
探索希伯來書





Copyright © 2015 Signs of the Times. ALL rights reserved.